诚信为本,市场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...
微信订阅号
关闭

科普文章

月经量变少,是卵巢功能衰退的信号吗?备孕姐妹别慌,答案在这里


不少备孕姐妹发现,自己的月经量越来越少,原本5天才能结束的经期,现在3天就干净了,连卫生巾的用量都比以前少了一半。看着备孕进程迟迟没有进展,她们难免焦虑:月经量变少,是不是卵巢功能衰退了?其实,月经量和卵巢功能的关系并非“变少就等于衰退”,我们得先弄清楚关键问题,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。

正常的月经量到底是多少? 

很多人觉得“量多就是健康”,其实这是误区。医学上对正常月经量的定义很清晰,每次月经总出血量在20-60毫升都属于正常范围。怎么理解这个数字?

打个通俗的比方,一片普通日用卫生巾完全湿透,大约能吸收10-15毫升经血,也就是说,正常经期下来,总用量大概在3-5片日用卫生巾(完全湿透状态),或者5-8片轻薄型卫生巾。如果每次用量都少于20毫升,比如全程只用1-2片卫生巾,且都没完全湿透,就属于“月经过少”;若超过80毫升,比如1小时就能湿透一片卫生巾,反而可能是“月经过多”,需要警惕贫血风险。

月经量的多少,是否与卵巢功能衰退有关?

答案是“有可能,但不是绝对”。

之所以说“有可能”,是因为卵巢功能直接影响激素分泌。卵巢里的卵泡发育成熟后,会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,这两种激素就像“园丁”,负责让子宫内膜生长、增厚——内膜越厚,经期脱落时的出血量自然越多;如果卵巢功能衰退,卵泡数量减少、质量下降,雌激素分泌就会不足,子宫内膜得不到足够“滋养”,就会变薄,进而导致月经量变少。比如常见的“卵巢储备功能下降”,就是卵巢提前出现衰退趋势,很多女性的早期信号就是月经量逐渐减少,同时可能伴随经期缩短(从5天缩到3天内)、周期不规律(原本28天,突然变成35天或25天)。

 

但不能说“月经量少就一定是卵巢功能衰退”,因为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会导致月经量变少,和卵巢没关系。比如反复流产导致的子宫内膜损伤,就像“土壤被破坏”,即使卵巢激素正常,内膜也长不厚,自然量少;长期节食减肥、过度运动,会让身体进入“节能模式”,抑制激素分泌,进而影响月经量;还有甲状腺功能异常(比如甲减)、多囊卵巢综合征,甚至长期精神压力大,都可能让月经量变少。

 

妈眯缘提醒:对备孕姐妹来说,与其纠结“量少是不是衰退”,不如做两件事:一是记录经期情况,包括周期、天数、卫生巾用量,观察是否持续减少;二是及时去医院检查,通过“性激素六项”(看激素水平)和“AMH检测”(评估卵巢储备),就能准确判断卵巢功能是否正常。毕竟,月经量只是一个“表面信号”,背后的原因需要专业检查才能确定,盲目焦虑反而会影响备孕状态。

公司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