诚信为本,市场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...
微信订阅号
关闭

科普文章

产后如何科学“坐月子”?这3件事越早懂越好


 一提“坐月子”,长辈们总有说不完的规矩:不能洗头洗澡、得裹成“粽子”、顿顿大补汤……但其实,咱们常说的“坐月子”,在医学上叫“产褥期”——指从胎盘娩出到产妇全身器官(除乳房外)恢复至孕前状态的这段时间,一般是6~8周。

 

这个阶段,产妇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:子宫从孕晚期的“大西瓜”缩成“鸡蛋”大小,恶露逐渐排净,盆底肌和腹直肌也在慢慢修复。科学坐月子,就是帮身体顺利完成这些“复位工程”。

饮食:别迷信“大补”,均衡才是王道

很多人觉得产后要多喝浓汤、多吃红糖鸡蛋,其实这是误区。

ü 少喝油腻浓汤:猪蹄汤、鸡汤里脂肪多,容易堵奶,还可能让产妇发胖。不如把汤上面的油撇掉,或者换成瘦肉、鱼虾、豆腐等高蛋白食材。

ü 红糖别吃太久:红糖有活血化瘀的作用,产后10天内适量吃可以帮助排恶露,但吃多了可能导致恶露淋漓不尽,建议每天不超过30克,吃10天左右就停。

ü 多吃新鲜蔬果:老人常说“月子里不能吃水果”,其实完全可以。苹果、香蕉、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,能预防便秘,记得把水果温一下再吃。

 

运动:别“躺平”,但也别剧烈运动

产后不是越躺越好,适当活动反而能促进恢复,但要循序渐进。

ü 产后1~2:刚生完可以在床上做简单的动作,比如翻身、抬腿、缩肛运动,帮助盆底肌恢复。

ü 产后2周后:如果身体没不适,可以下床慢慢走,每天10~15分钟,别累着。

ü 别过早剧烈运动:跳绳、跑步、卷腹等剧烈运动,可能会让盆底肌更松弛,甚至导致子宫脱垂,建议产后42天复查后,再根据医生建议逐步增加运动量。

 

产后检查:42天的“复查”别漏掉

产后42天,不管有没有不舒服,都要去医院做检查。这可不是小事,医生会检查子宫恢复情况、恶露是否排净、盆底肌功能,还会评估伤口愈合情况。

如果发现盆底肌松弛、腹直肌分离等问题,能及时干预。比如盆底肌松弛可能导致漏尿,早发现可以通过盆底康复治疗改善,别等到问题严重了才重视。

 

妈眯缘最后想说,坐月子没有统一的“标准答案”,关键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。不用刻意捂汗,也可以洗头洗澡。对自己好一点,科学护理,保持好心情,就是最好的“月子模式”。

公司.jpg